这对于投资强度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其他工业项目来说,光伏电站的投资强度或许只是它们的一个零头。
记者:面对如此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光伏产业应如何发展?朱黎辉:中国的光伏生产线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基本上所有生产线都能做到闭路循环、尾气回收。随着进一步支持政策呼之欲出,光伏产业有望进入蓝海。
一般而言,光伏发电的硅电池片生产有16道工序。不过,聚光电池对材料要求高,可能只有区熔法或CFZ法生长的硅晶体才能满足。以此来测算,到2050年我国光多晶硅的年产量就要达到80万吨,是现在的八倍,市场空间巨大。比如投资一条六吋的集成电路生产线需10亿美元,但投资一条6吋的156 156mm(多晶)或125 125 150mm(单晶)25兆瓦到3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只需三千万元,且大部分设备都已国产化。而到2020年国内累计安装量要达到100吉瓦,到2050年达1120.96吉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4%。
2012年前后,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一轮低迷期。政府一般以0.99马克一度电收购,而居民的用电价格只有0.2马克或0.3马克。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是嘉兴光伏高新区已引进的31个光伏类项目的特点。
光伏产业的特点决定电池及组件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有引进了电池及组件制造的龙头企业,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也更容易突破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装备项目。《秀洲区工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明确规定,禁止发展单晶硅、多晶硅生产以及转化率低于《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中规定的光伏电池项目。三条路径构筑高端产业链围绕新型光伏电池与组件、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及光伏专用设备、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重点领域,通过引进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秀洲光伏已初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代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柔性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项目近日正式落户秀洲。
依托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相关环节上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聚集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拓展电力电子、LED、节能环保等泛光伏产业呢?从大类上看,太阳能光伏、LED、节能环保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这些产业之间又有关联,比如说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之一的区域智能电网建设,就需要相关的电力电子产品来配合,从整体打造产业优势。
到2016年,自主研发建设的卷对卷柔性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开始量产,产能2兆瓦,预计年销售额8000万元。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招商一局局长李斌说。柔性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项目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自主研发了具备量产工艺要求的设备,在项目考察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朱一斌分析说,目前国内装备还跟不上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工艺流程的要求,成为国内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迟迟未达到市场认可的量产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在针对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时实施组团式招商,即在引进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项目的同时,捆绑引进量产设备供应商企业,从而实现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化
最近的报告显示澳政府打算完全取消RET。开发商Solar Systems指出低廉的电力批发价格和澳可再生能源目标(RET)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停工的主要原因。但米尔迪拉项目的结局已经显示出,RET的不确定性使公用事业级太阳能项目前途惨淡。全球最大聚光光伏电站,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100兆瓦米尔迪拉电厂项目已经停工。
本月初Areva宣布停止将CPV技术商业化的行动。Mildura 项目的停工是对澳聚光光伏的第二次重击。
来自维多利亚州政府的3500万澳元(3250万美元)补助也已终止。Solar Systems的母公司Silex是澳商业太阳能产业的先驱之一。
澳财政部长Matthias Cormann曾表示,政府计划使RET继续存在。通过Solar Systems, 它已经在聚光光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去年完成了在沙特利雅得附近的1兆瓦系统。Solar Systems已宣布取消了与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局(ARENA)的7500万澳元(7000万美元)融资协议到2030年,煤电发电量将仍占46%的份额,但相比2013年的74%,这已经有所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全部发电量中将占到三分之一,而在2013年尚仅占五分之一。从2013年到2030年,中国每年将平均新增17吉瓦的陆上风电(包括旧风场改造)和24吉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
中国是世界上用电量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煤炭消耗量占全球一半。引入核电意味着,在16年后43%的电力产出将达到零排放标准。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些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更为严格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碳价机制以及正在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到2030年,陆上风电将成为成本最低廉的电力来源,每兆瓦时的成本将在41美元至63美元之间。
到2030年底,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中将有一半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页岩气储备的开发将使天然气发电的成本降低15%,达到每兆瓦时61美元,而大型地面光伏发电的成本则有望低至每兆瓦时60美元至80美元。
新增的光伏发电中将有三分之二(16吉瓦/年)来自小型分布式光伏。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出色的经济竞争力以及政府的持续支持意味着,它们将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477吉瓦(占全球同期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满足届时将达目前两倍的电力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吸引5210亿美元,风电(包括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将吸引大约4370亿美元。
相比之下,由于投资成本不断攀升、燃料价格提高以及新污染控制措施的推行,煤电的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将从现在的每兆瓦时40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每兆瓦时137美元。预计2013至2026年中国电力装机上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2%将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
中国是世界上用电量最大的经济体,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煤炭消耗量占全球一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吸引5210亿美元,风电(包括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将吸引大约4370亿美元。
从2013年到2030年,中国每年将平均新增17吉瓦的陆上风电(包括旧风场改造)和24吉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之下,由于投资成本不断攀升、燃料价格提高以及新污染控制措施的推行,煤电的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将从现在的每兆瓦时40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每兆瓦时137美元。
到2030年,陆上风电将成为成本最低廉的电力来源,每兆瓦时的成本将在41美元至63美元之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电力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些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装机容量目标、更为严格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碳价机制以及正在推行的电力市场改革。新增的光伏发电中将有三分之二(16吉瓦/年)来自小型分布式光伏。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最新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477吉瓦(占全球同期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满足届时将达目前两倍的电力需求。
到2030年底,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中将有一半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出色的经济竞争力以及政府的持续支持意味着,它们将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入核电意味着,在16年后43%的电力产出将达到零排放标准。可再生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全部发电量中将占到三分之一,而在2013年尚仅占五分之一。
到2030年,煤电发电量将仍占46%的份额,但相比2013年的74%,这已经有所下降。预计2013至2026年中国电力装机上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72%将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
下一篇:落实“三加强” 促进服务质量